时间:2025-07-28 11:52 作者:徽宝
技术越演进,媒体的核心价值越需凸显,技术在传媒形态变化中的作用
正在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唯一一场聚焦“AI+媒体”的专业论坛引人关注。
AI之于传媒业,究竟是照亮前路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论坛带来的思考复杂而深刻。但有一个观点始终鲜明:AI赋能,是主流媒体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必然抉择;从融到智,主流媒体的“不可替代性”也愈发清晰。
上海报业集团的实践颇具代表性。AI数字人矩阵实现轻量化内容生产,财跃大模型将财经快讯效率提升3倍,“派生万物”平台吸引2700余家企业共创——这些创新印证了AI与媒体融合是不仅是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更是一场注定影响深远深远的变革。
技术越演进,媒体的核心价值越需凸显。当AI可能“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时,主流媒体的专业审核与价值把关恰是算法无法替代的“人工护城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黎斌主任提出“三大优势论”:机构权威性是信源定盘星,公信力是对抗信息混沌的压舱石,优质语料是训练AI的黄金库。上海报业集团社长李芸的观点也十分鲜明——“AI的根本原则在于为我所用”。从上报集团与库帕思合作建设“主流价值语料库”,到总台用审核过的视听语料训练“根正苗红”的AI,业界正在探索的是一条“价值先行”的技术路径:让算法服从于导向,而非导向屈从于算法。
论坛圆桌沙龙中“AI是伙伴还是对手”的讨论,也折射出行业对技术的辩证思考。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等一线创作者的故事表明,AI能生成文本,却无法复制记者扎根生活的温度,能分析数据,却难以替代“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的共情力;经济学者刘兴亮将AI比作“韩信”,每个人都应当做“刘邦”,主张以人类创意整合技术资源;乌合麒麟团队坚持艺术创作的主体性,聚焦内容本身;2024百大up主“图灵的猫”则提醒“人的情感连接不可替代”。
这些多元声音指向一个共识:AI不是解答媒体转型的万能公式,而是需要被“主流价值驾驭”的变量。当技术迭代的速度令人眩晕,主流媒体更需牢记:机器的效率永远服务于人的价值,算法的进化始终锚定于主流导向。
这场论坛留下的更深思考在于,AI时代的主流媒体,如何成为可信内容生态的构建者。当前,上海主流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已经超越“工具论”,进入“战略论”。从建设主流价值语料库到培育“文化+科技”复合人才,从重构商业模式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系统性布局体现了上海“排头兵”的担当。
其中,上海报业集团的实践提供了三种范式:技术驯化,通过“AI数字人融媒创作平台”实现人机分工,数字人承担播报,记者专注深度调查;生态重构,派生万物与MiniMax合作打造开放生态,将媒体沉淀的社会洞察力转化为AI服务能力;人才进化,上报融媒学院培养“内容+科技”复合型人才,让年轻记者既懂Prompt工程,更懂民心政治。
这是一份正在书写的“中国式智媒”的答卷,既有拥抱技术的前瞻胆识,更有坚守舆论主阵地的政治自觉;既追求效率革命,更笃信专业主义。这场变革没有退路,但方向始终清晰——技术向上,内容向善,发展向新,让主流媒体的航向之舵,永远掌握在有担当的媒体人手中。
原标题:《技术越演进,媒体的核心价值越需凸显 | 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方翔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潘高峰
1、马来西亚外长:泰柬两国领导人将于28日在马讨论两国边境冲突,马来西亚北部泰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