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信神信佛,有用吗?,信神佛会有哪些不好的方面

时间:2025-07-29 22:47 作者:黎明

信神信佛,有用吗?,信神佛会有哪些不好的方面

  80年代,《少林寺》电影的风靡,给大家造成了不小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以为寺庙是佛门清净之地,这是极大的误解。

  试想一下,自古以来,很多名寺古刹都是几千号僧人、上万亩土地、世间无数产业,达官贵人往来不息,朝野消息络绎不绝……怎么清净得起来嘛?

  不要被武侠小说中那些佛门骗了,主持方丈们如果出世修行、云淡风轻,只顾修炼,那么谁来养活那么多张嘴?

  就像《让子弹飞》中黄四郎说的:“每天眼睛一睁,都少人吃喝拉撒,都得等着我伺候”,这话虚伪,但也是实话,一个团伙的老大,一定要给这个团伙搞到钱,搞到利益,才能拥有整个团伙的力量。

  你想想,黄四郎后面是刘都统,刘八女背后是九爷,那么那些大和尚背后又是谁?神佛菩萨都是虚无缥缈的,没有世俗的力量给佛门背书,佛门又如何才能享用香火?

  管理那么多人、那么多地、那多钱,总不能靠佛法吧?靠的是什么——是财富、是权力、甚至是武装力量;山下的佃户不肯交租子了,怎么办?自有僧兵武装去镇压;某个农民不肯让出土地,非要和寺庙打官司,怎么办?当然是私设公堂,逼得对方家破人亡……在寺庙的地盘上,县官老爷都得退避三舍。

  寺庙自古以来都是聚敛财富的地方,首先因为和尚尼姑可以合法逃避赋税、徭役、兵役,干的都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他们还可以合法接受巨额的“捐赠”(实际上是洗钱),因为某些达官贵人本身就是佛门的“供奉”……大师高僧在很多时候,还能起到政治掮客的作用,出入公门,与王侯将相们结交,勾兑利益,谋划产业布局。

  你看《雍正王朝》中,雍王府里是不是常驻性音和文觉两个大和尚?你看《长安的荔枝》中,堂堂朝廷的右相,不就整天待在寺庙,和大和尚混在一起吗?文艺作品不是瞎编的,你看看各朝各代,是不是都有“高僧”、“大师”出入于权贵高门?寺庙不只是个宗教场所,还是官场政治勾兑场、情报搜集地。

  在古代,寺庙还是高利贷商人。

  甚至可以说,佛寺是民间最早的“地下钱庄”、“金融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寺庙积累很多香火钱,僧人们认为香火钱除了偶尔用来救济灾民以外,还应该利用起来,给居民放高利贷,钱生钱,让寺庙变得更加富裕。

  如果有人来寺庙借贷,寺庙会要求借贷人抵押些值钱的东西。比如房产、土地、衣服、首饰、牲畜等都可以被用来抵押换取高利贷。一旦借贷人还不上钱,寺庙和尚就会把这些抵押物没收来弥补损失。

  寺庙高利贷的利率太高了,以至于北魏宣武帝元恪要特意下诏,限制寺庙的利率不能超过100%。

  敦煌有个净土寺,根据敦煌文献的记录,某一年其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于高利贷。

  一开始和尚只是用自己寺庙的钱来放高利贷,发展到后来,地主、官僚、王侯也会把自己的钱委托给寺庙和尚帮忙放贷,寺庙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么一来,寺庙就成了地下钱庄。钱多,就往这儿放,信誉可靠,还能生利。没钱,来这借钱,要多少给多少,反正还不起就把你吃抹干净。

  《长安的荔枝》同样讲了,底层官员在长安买房,都要问寺院借高利贷,和尚们还美其名曰:“佛法不可沾染铜臭,所以这香积钱的本金唤作‘功德’,利息唤作‘福报’。”主角李善德在长安买房,开发商和贷款公司就是长安招福寺。

  同样,佛寺自古以来就是大地主。

  越是著名的寺庙,越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无数佃农给他们种地。举个例子,唐宋时期少林寺占地约14000亩,是超级大地主,自己不交税、不服役、还能收租放高利贷,自然越来越富。

  为什么会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唐初第一战神,他哪里需要少林寺来救?这个传说属于少林寺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是当年虎牢关之战的时候,王世充兵败窘迫之余,盯上了少林寺的土地,少林寺情急之下,才投机站在李世民一边……他们救唐王?贪天之功了属于。

  寺庙组建的“僧兵团”,从来都不是为了保家卫国 除暴安良,而是为了镇压反抗的佃户和农民,甚至作为一方武装势力参与战争。

  从元代以后,少林寺就开始组建僧兵武装,明清时期演变为镇压佃户和农民的暴力工具,多次参加过绞杀农民起义的镇压活动。

  到了民国的时候,少林寺周围的土地,都是寺里的产业,和尚们自己不种地,雇佣嵩山的佃农种地,少林寺还购买枪支弹药,组成千人僧兵团,差不多是小型军阀的体量了。恒林等僧人甚至担任登封县僧会司令职务,实际上掌控了地方的治安与司法,他们私设公堂,但凡涉及少林寺的诉讼,都是自行审理,地方政权无权过问。‌‌

  抗战期间,皮定均将军曾经去过少林寺,并且在回忆录《铁流千里》中写过:

  “……知客和尚把我们接进了客堂,明显地流露出戒备和敌意。我们知道寺内有五六十个和尚,人人都会使枪舞刀。他们拥有大片土地,周围几十里内的农民差不多全是少林寺的佃户。这个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佛教禅地,实质上已成为剥削、压迫农民的罪恶势力,失去了佛门的圣洁”。

  皮定均将军在少林寺游览的时候,还发现这些僧人一个个鬼鬼祟祟,还手持长短兵器,监视他们。

  解放后,这些寺院僧人被定性为“地主恶霸”,经历镇压、还俗改造,最终仅存12名僧人组成了生产队。

  在古代,寺庙还会长期和当地的官僚、士绅、地主们勾结,建立长期的统治联盟,你看古代小说中,某某寺庙背后,一定有一个乐善好施的“员外”,这个员外,其实就是寺庙的靠山。

  教员同志也在《寻乌调查》中写过:“寺则完全不同,它是和尚的巢穴,是剥削最厉害的地方,寺产都是大地主施舍的,所以叫做“施主”,大地主为什么要出施土地给和尚?因为佛教是大地主阶级利用的宗教,大地主为了修子修孙修自己,所以施舍土地给和尚”。

  实际上,寺庙和地方统治势力是同盟关系。

  佛教发展到后来,早已是入世宗教,他们深入民间,往往建寺于人群密集的城市和乡镇,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勾结地方实力派,发展“高层次”的信众,出入于贵族豪门,打探消息、传播教义、发展居士、勾兑利益……他们会利用当地实力派的权力,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侵占道士的道观、儒生的书院,最终都变成香火繁盛的佛寺。

  你甚至可以发现,在一些犄角旮旯之处,都会莫名其妙冒出一些佛寺,平时不开门,没有香火,但一直有人“捐赠”、“供奉”、“施舍”,那就是“地下钱庄”和“情报中心”了。

  大量的佛寺、僧众对于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举个例子,在南北朝时期,佛寺遍布全国,仅洛阳城内就有一千多座,全国僧尼有300万人,当时全国总人口才1500万人……这么多人口不事生产、不叫赋税、不服徭役兵役、还霸占田产、囤积居奇、掠夺剥削普通民众,这对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是巨大的阻碍,这才导致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起的那场运动。唐朝中后期同样如此,因为佛教僧侣享有不纳税不服役的特权,导致了大量青壮年投奔佛寺,导致天下兵源、财赋大减,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唐武宗才发动运动,摧毁了五万座佛寺,收回土地几千万顷,还俗僧侣26万人,解放奴婢15万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上,他们做的是对的。

  因为世界是物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生产,怎么吃饭?吃穿用度从哪里来?信众越多,社会发展越差!没有什么救世主,没有佛祖菩萨,没有大师真正的普渡众生,那些名山古刹连自己的僧侣都不度……就问一句,为什么庙里面看不见老和尚啊?

  其实,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甚至就连今天的饭圈、粉丝经济、消费主义……本质上都是给软弱、愚昧、不自信的人一个精神寄托,然后收割走他们的一切。

  今天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物质丰富、生产力发达,和神佛菩萨有什么关系?那都是人民几十年流血流汗干出来的,烧多少香、上多少供,能换来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吗?

  信什么,都不如信自己。

Top

1、中国代表敦促坚持推进叙利亚政治过渡,中国代表敦促坚持推进叙利亚政治过渡制度

2、汽车央企"三足鼎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挂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

3、印度超越中国,成为输美智能手机最大生产国,2020印度智能手机市场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wxw59.cn/AJZ/detail/hqavyd.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