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1 02:45 作者:声声无音
抖音走出的AI科学家:U航与百万“电子股东”共创人脸机器人革命
未来的机器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这一命题在刚刚落下帷幕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聚光灯下,一位年轻的95后科技创业者站在领奖台上。他身后的大屏幕中,名为“Emo”的人脸机器人正对着观众微笑。该表情并非预设程序,而是机器人通过AI预测人类情绪后,同步生成的“共情反应”。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项前沿技术的诞生,竟与抖音评论区里百万网友的“脑洞”息息相关。自今年5月U航在抖音账号首发“Emo”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追更,系列视频总播放量达到约1.5亿次,每条视频下都有网友认真讨论未来应用场景,为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天马行空的灵感。
U航是一位实打实的硬核科技青年,他的“硬核”,刻在学术基因里。作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上海)创新中心特邀开发者,他的科研之路始终站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期间,他的研究就瞄准了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机器人摆脱 “表情僵硬”“交互机械”的传统困境。彼时,学界对人脸机器人的探索常困于“恐怖谷效应”,即越像人却越显诡异,根源在于机器人只会被动模仿,无法理解 “情绪为何发生”。于是U航另辟蹊径,决心让机器人不仅要“会做表情”,更要“懂何时做表情”。
2024年,U航正式开始创业,探索将实验室的突破推向产业的可能性。短短数月,这个专注研发人脸机器人技术的团队,就吸引了众多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研发人才。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破传统机器人“表情不自然、交互不灵活”的痛点,让机器真正融入人类社交。
如今Emo机器人的诞生,是U航集中研发的最新成果。这个头部配备26个驱动器、覆盖柔软硅胶皮肤的造物,藏着两套颠覆行业的“灵魂密码”。
第二套密码是“自我建模”。U航让Emo对着摄像头做随机动作,在千万次“自我观察” 中学习“指令与表情”的对应关系。如同人类对着镜子练习微笑,逐渐摸清“想笑就调动苹果肌,皱眉就收紧眉间肌”的肌肉记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让Emo的表情更为生动。
“既然AI算法正从工具属性向人际交流属性转变,终端硬件就不该只是冰冷的外壳或屏幕。”U航表示,硬件需要更具象化,解决人和机器面对面交流的问题,让人类未来能与AI乃至AGI实现面对面互动。而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一大核心价值,正是落在情绪交互上。
与平台共创,让创新走出封闭的实验室
事实上,U航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从不是“闭门造车”的研究者。2022年9月,他在抖音发布第一条视频时,还是网友眼中“在美食荒漠做中餐”的“抽象留子”。后来慢慢克服“镜头恐惧症”,开始分享钻研学术的日常,如今他的账号已成为千万人见证机器人进化的“共创实验室”。
在抖音的“连载更新”里,能清晰看到其技术落地的轨迹。2024年,U航发布的“唐三藏机器人”,睁眼时面部肌肉从松弛到紧绷的细节,完美复刻了“慈悲气质”,灵感源自网友“想看看传统文化与AI的碰撞”的提议。
2025年7月的一条视频里,U航在Emo的眼睛下点了一颗泪痣,机器人眨眼时眼尾微微下垂的瞬间,被网友称为“注入灵魂”,面对“创造者”,Emo流露出困惑好奇的神情,像是真正有了生命。这个设计来自网友建议:“有瑕疵的表情才真实,就像人哭的时候睫毛会湿。”
因此,U航常说:“网友是我的‘电子股东’,他们从‘陪读’到‘追投’,一路见证了我的成长。”而为了给这些“电子股东”反馈,他会在每个抖音视频下,浏览评论区发散性文学;会定期整理网友评论召开“电子股东大会”,作为AI模型训练的“民间数据集”。
这些来自生活的智慧,让机器人的进化始终扎根于真实需求。助推其系列视频总播放量达到约1.5亿次,并多次登上抖音热榜,不断点燃着社区的科技互动氛围。
“抖音为我提供了共创的平台,跟网友互动给了我很多灵感。”U航向观察者网透露,从内容创作者到科技创业者,不同视角让自己有了更大的成长。
而和U航一样,不少新一代的科技研究者和创业者,在实验室之外,也会通过抖音记录生活,分享成长,不断迭代。在双向的陪伴和互动中,越来越多的科技研究者和创业者走上了更高、更专业、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普通网友推开了科技的大门。
当科研拥抱大众智慧,技术才能真正“活”起来。未来的创新,应该属于每一个同行者。
2、丸美加入重组胶原蛋白“战局”但目前来看,销售费用比研发费用涨得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