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要回归“健康求美” “内养”决定“外美”
中新网上海7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要回归‘健康求美’,低龄要防‘过度早熟’,高龄要防‘过度年轻’。”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会长杨军29日对记者表示,医生不是“年龄守门员”,而是基于尊重客观事实的评估、丰富经验的判断和反复打磨的技术,把“想做”落地成“能做”。
第七期“上海健康播报”29日举行,邀请专家普及医学美容科普知识等。据悉,“上海健康播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
据介绍,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生活美容,是指非侵入性的美容服务,如面部清洁、按摩和敷面膜等。
杨军指出,从“想变美”到“变美”,需要跨过的不是手术室的门,而是理性与安全的门槛。他认为,审美认知要回归“原有基础”,“心理预期管理”和手术技术同样重要,理性决策是成功“变美”关键。他指出,真正的改变始于接纳自身基础,在健康身心之上,雕琢独特而有生命力的美感。
杨军直言,不少人拿着明星、网红照片要求“同款”“热款”“爆款”双眼皮,却忽视了自己的先天条件。医生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优化,而非“复制粘贴”。家长应与孩子充分沟通变美的动机,帮助孩子冷静后认真审视自己,逐条探讨哪些需求可以通过读书、健身、化妆、沟通训练等非手术途径实现,把手术从“唯一解”降为“备选项”。他建议民众建立风险意识,比如:双眼皮手术虽成熟,仍有感染、瘢痕增生、不对称等常见风险,术后需严格护理,预留充足恢复期(通常需1-3个月自然消肿)。
这位专家指出,医美并非“全龄游戏”,年龄两端皆需科学把关:16岁至18岁的准大学生是当下医美增量最快的人群;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银发经济”崛起,不少老年人走进医院,希望通过提眉、祛眼袋、老年斑去除、面部提升等改善衰老特征。杨军认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可以满足,但同样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由于衰老伴随代谢减缓、皮肤弹性下降、慢性病高发等情况,诸如麻醉耐受差、伤口愈合慢、易出血等手术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家属和医师应充分理解老年人的焦虑,引导建立合理预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医领域也有医美。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皮肤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欣指出,中医医美坚持“内外兼调、标本兼顾”,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美容技术,提供自然、安全的健康美容新途径。中医医美不仅追求“暂时年轻”,更要“长久健康”。气血充盈、经络通畅,则美自天成、神采奕奕。
“中医医美并非简单皮肤管理,而是将容貌问题视为内在气血、脏腑功能的外在投射。”李欣直言,实现美肤与健康的双赢,关键在“以内养外”。这位专家认为,现代人更需“内养”。由于慢性病年轻化,熬夜、压力,使肝郁脾虚,痤疮频发;过度依赖医美,频繁注射、光电,造成敏感肌;40岁后肾气衰退,单纯“拉皮”无法拯救面部“垮塌”。
李欣指出,“内养”决定“外美”,并解释,皮肤是内脏的“镜子”,气血是容貌的“根基”,经络是美丽的“通道”。他解释,黄褐斑常因肝郁血瘀,单纯激光易复发,疏肝(柴胡、玫瑰花)活血(当归、川芎)方能治本。人如果脾胃强健,“苹果肌”就饱满;长期节食减肥则耗气血,昂贵填充剂也难掩皮肤凹陷、萎黄;胃经受阻,法令纹会加深。
据悉,中药美容、针灸美容、拔罐刮痧、推拿按摩、食疗药膳等都是中医医美的内容。中医医美还包括一些特色疗法,比如:火针应对顽固性痤疮、扁平疣;耳尖或背部点刺放血,治疗实热型痤疮、麦粒肿;神阙穴(肚脐)艾灸或敷药,改善宫寒所致皮肤暗黄。李欣指出,中医医美通过恢复人体的自然平衡,让美丽由内而生。
这位中医专家让爱美人士牢记:先调体质,再做项目;把反复长痘、色斑加深视为内分泌预警,及时内治;选择“中医调理+西医光电”等融合方案,优势互补。(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