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副部长:正在探索从GPS切换到中国北斗系统,伊朗用gps还是北斗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朋友圈”不断扩大。在5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强调,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就在本月中旬,伊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本对媒体透露,伊朗正在探索逐步将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美国GPS迁移至北斗。
有分析人士指出,伊朗这一决定不仅是技术性选择,还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西方技术基础设施依赖的担忧,表明盲目、天真地依赖美国控制的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终结。
据报道,美国和以色列的袭击让伊朗暴露了自身的脆弱点。在今年6月持续12天的以伊冲突中,伊朗以及在波斯湾水域的舰船反复遭遇GPS信号干扰;伊朗多名核科学家和高级指挥官遭暗杀,也引发通过渗透电信系统、利用手机追踪人员位置的担忧。于是在冲突结束后,伊朗政府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有时候,内部因素会对(GPS)系统造成干扰,这一问题促使我们寻找像北斗这样的替代选项。”奇特萨兹本在7月中旬对伊朗媒体表示。他补充道,伊朗政府正在制定计划,逐步将交通导航、农业监测、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GPS迁移至北斗系统。
他说:“北斗系统不仅架构先进、定位精度高,尤其在亚洲地区具备显著的覆盖优势,而且其控制权由中国自主掌握,而非受控于美国。”
2025年4月28日,上海,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在世博展馆举行。北斗三号卫星。 IC Photo
分析称,伊朗考虑采用中国的导航卫星系统,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一个技术性操作,但实际上意义远不止于此。这一举动再次表明全球格局正在发生一场重大重塑。
几十年来,西方,尤其是美国,一直主导着全球技术基础设施,从计算机操作系统、互联网,到电信和卫星网络。然而,世界各国对它们的依赖很容易演变为脆弱性。
对伊朗和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西方平台不再被视为单纯的通信渠道,而是数字情报战的工具。
自2013年以来,西方国家通过技术手段实施非法监控或数据收集的行径屡屡被曝光,各国政府的焦虑与日俱增。伊朗可能转向北斗的决定,也向其他还在权衡的国家发出了明确信号:盲目、天真地依赖美国控制的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终结。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寻求摆脱对西方基础设施的依赖,已超越了简单的交易范畴,中国能够为伊朗提供实现真正数字和战略独立的关键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这一转变,西方技术优势将逐步萎缩,导致全球权力格局的重塑。
5月18日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目前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电力以及大众消费等多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大幅提升了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能力水平。在交通运输领域,截至2024年底,在道路营运车辆、邮政快递车辆、轨道交通等方面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设备约1350万台/套。
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并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目前,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等30多个非洲国家已建设北斗CORS站。目前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下一步,北斗系统将加速与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发挥更大效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分析专家王亚男今年6月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北斗系统在全球运输领域应用的扩大,可以解决由于依赖单一导航系统而产生的“脆弱性”,“将中国系统纳入其中,实现多个星座间的互补,会更加安全。”
北斗的发展也引发了外媒密切关注,有西方人士开始炒作其对美国GPS系统构成挑战。
5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及相关话题,毛宁表示,北斗系统是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亮眼成就,也是为世界贡献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得联合国认可。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从不针对谁,更无意挑战谁。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同其他国家一起,让更多先进科技成果服务人民、造福人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op
1、AI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的雄心不止于此,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
2、脑袋更大、力气更足,这型火箭还会“漂移”!
3、UFC选手宋亚东社媒:一小时1510个俯卧撑,挑战成功,ufc259 宋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