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19:01 作者:秘辛者
实探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患者病程约7天,闲置房成蚊虫消杀关键点界面新闻记者在佛山乐从和北滘镇看到,大多数人依旧穿着短袖、短裤、拖鞋,只有少数几人穿防蚊效果更好的长袖长裤。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佛山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期。
据广东发布,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其中顺德区最为集中,尤以乐从、北滘、陈村三镇为主。
7月29日,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乐从镇、北滘镇多个病情报告点和定点收治机构。
这天,酷热难耐,但乐从、北滘两镇并没有显得特别不安。
公园依旧热闹,象棋棋盘还摆着,围观的人不少,站着或蹲着;某个球场上,孩子们追着一个篮球满场跑,汗湿了背。
若非路上挂着的注意防蚊的标语,空气里偶尔飘来一阵淡淡的药水味,人们几乎难以察觉,这里正被看不见的蚊患包围。
大多数人依旧穿着凉快,短袖、短裤、拖鞋,只有少数几人穿防蚊效果更好的长袖长裤。镇上的人说,这几天蚊子的确少了。
乐从腾冲社区是今年全国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报告地。
乐从位于珠江水系,自古是水乡。北临东平水道,南接顺德水道,镇域就夹在两大水道之间。镇域内还有两条主河——英雄河东西贯通,沙良河南北穿行,纵横交错,如十字将全镇划分为四块平地。
平地之间,小河涌纵横,串联大水道,也连接着村庄与农田。腾冲就坐落在这片水网之中。村子依涌而建,最早因河涌曲折得名“藤涌”,后改为“腾冲”,取“腾达冲天”之意。
如今,这片水网也为蚊虫繁殖提供了天然场所。
7月29日,界面新闻探访腾冲社区。社区被水涌环绕,街道显眼处张贴着防蚊宣传,井盖封有纱网,防控痕迹清晰可见。
界面新闻记者曾尝试联系社区居委会了解首例病例情况,未获回应。
据每日经济新闻,7月9日上午,腾冲社区居委会主任陆培浩收到社区内首例基孔热病例确诊的通知。患者为境外返乡人员,是本轮疫情的“零号病人”。病毒在伊蚊体内增殖,再通过叮咬他人,形成社区传播。
据央视新闻,腾冲社区现有居民3600多人,居住密度较大。当地疾控部门初报时即确立为疫点并立刻采取防控措施,目前腾冲社区已降为低风险疫点地区。
沿河涌往东不到三公里,是邻近的大墩村。村内被河涌与道路划分为四片。7月14日,距离腾冲报告首例病例不到一星期,大墩也发现了首个基孔热患者。
该村首发病例是否由腾冲传播而来尚无定论。但不少村民认为,两村相邻,来往密切,由此传入并不意外。
大墩村书记梁满全对界面新闻表示,发现病例后,村里立即上门排查同住人员,询问是否有发热症状,并按规定开展防控。重点清除屋内外的积水,如花盆、水缸、水生植物及屋外闲置角落。
他对界面新闻称,村委会会定期组织清理公共环境,也定期进行灭蚊消杀。在此之前,镇内已组织过统一培训,村防疫按网格化推进。全村划为20个大网格,下设85个小网格,每格覆盖20至30户,共排查房屋1718户。确诊点周边50米划为重点防控区,三天内完成全面消杀和积水清除。
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大墩村村内公共环境整洁,河道旁也未见垃圾堆放。真正的隐患,不在水面之上,而藏在那些年久失修、门窗紧闭的闲置房屋之中。特别是,近期顺德处于雨季,天气潮湿,助长了蚊媒的孳生。
据界面新闻记者获取的大墩村防疫工作情况,村中有不少阴暗潮湿的内巷和深巷,大量闲置房屋常年封闭,为蚊媒滋生提供了条件。
梁满全表示,村常住人口约8000人,其中本地村民占四成,其余为外来租住人口。原住村民外迁,留下大量闲置祖屋。这些旧屋年久失修,常年未曾开门。屋内树木丛生,堆放着盆盆罐罐,无人清理,积水滋生蚊媒。
他表示,村委已通知住户返家开门,配合开展入户消杀,使用蚊香片及室内药剂等进行处理。
此外,在顺德,不少家庭常于供桌上插养富贵竹,图个“富贵平安”的好彩头。这些静置水培植物,也成了蚊媒滋生点。
梁满全此前曾建议村民清洗富贵竹根茎,以减少蚊虫孳生,但效果不佳,因植物根部始终存水,最终决定全部清理。他表示,对于极少数不愿配合的村民,安排专人每日入户提醒劝导,直至隐患彻底清除。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距乐从镇约15公里的北滘镇,7月29日起,该镇在林头社区、广教社区的重点区域启动灭蚊消杀行动。共出动消杀人员100人,配备车载式喷雾机1台、超低容量喷雾机100台、无人喷洒机2台,开展饱和式围合消杀,力求迅速压低成蚊密度。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行动由专业团队执行,覆盖房前屋后、阴暗巷道等重点部位,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尽快降低蚊媒传播风险。同时,当地居民也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点燃蚊香,配合室外作业,力争将蚊虫密度压至最低。
为充分保障市民就医需求,佛山市公布了53家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
7月29日,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其中两家位于顺德区的定点医院——乐从医院和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
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就位于北滘镇。在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界面新闻记者看到,院内设有休息区,提供茶饮、水果、餐点等便民服务。留观区内约有20名患者及其陪同人员正在等候检测结果。期间,医院为留观患者免费提供饭菜和凉茶。
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病毒检测通常需等待4至6小时,若核酸结果为阳性,患者将安排住院治疗。对出现发烧、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的就诊者,医生会结合其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判断是否需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检测。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还走访了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及乐从医院的感染隔离救治病区。界面新闻记者在两家医院住院部的感染隔离救治病区现场看到,病房均配备防蚊门帘或防蚊窗,走廊等区域放置蚊香和灭蚊灯,每张病床挂有蚊帐。医生与护士工作有序,患者情绪平稳,积极配合。
在乐从医院接受治疗的46岁患者李先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独自租房住,平时就很招蚊子,也不清楚是在哪里被咬的,于22日因感到手关节疼痛前往乐从医院就诊,核酸检测出阳性结果后即被安排住院。
他说,医生和护士都很热心,入院时有发烧,到今天(29号)核酸结果已转阴,但因身上出现皮疹,医生建议再观察一天,预计明天出院。
两家医院的现场工作人员均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发热、关节痛或皮疹三者中,只要出现任何一种疑似症状,均建议尽早就医。是否感染,需通过核酸检测确认,无法凭个人判断排除。大多数患者为轻症,住院几日后体温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核酸转阴后便可出院。
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与传染科主任万水春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基孔肯雅热通过蚊媒传播,不具有人传人特性,最有效的方式仍是灭蚊。
万水春表示,其收治的患者都为轻症,主要表现为中低热,治疗以对症为主。部分患者三种症状同时出现,有些仅有发热或关节痛,少数仅有单一症状。治疗周期约为3至4天,第4天进行核酸检测,若为阴性可出院。多数人在发病7天左右可康复。
乐从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群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目前收治情况看,患者以轻症为主。确诊后直接进入住院系统,接受隔离和救治。病程通常为5至7天,其中约有2天为住院前的发病期,真正住院时间约5天。
林群表示,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疼痛较为突出。关节痛通常可以耐受,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导致活动受限。这种关节炎由病毒引起,表现为软骨膜及其表层血管的炎症。为避免加重,应减少剧烈活动,减轻软骨间摩擦。急性期要避免运动,结合对症药物治疗。即使出院后仍有疼痛,经休息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在一个月内可逐渐缓解。
据央视新闻,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气候变化与健康全球联盟主席刘起勇表示,根据经验,大约百分之二三十的人感染以后会有关节痛的症状,大多数可能是比较短期的,比如几周到几个月,随后关节痛症状逐渐消失;但仍有约百分之几的比例,其症状超过半年甚至超过一年,甚至会造成一些后遗症,比如劳动力下降,还有关节活动障碍等。
林群表示,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依靠对症处理:发热退烧、关节痛止痛、皮疹止痒。他提醒,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类药物,以避免胃出血风险,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气候变化与健康全球联盟主席刘起勇表示,新生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基孔肯雅热重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1、郑和号:2025年7月30日海外安全风险日报,郑和出海航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