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怎么样?,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
如今这世界,乱糟糟一团,有人说处在一种“旧者倾倒、新者未立”的混沌期。但西方一些政客非要把世界的问题怪到中国身上,指鹿为马、转嫁矛盾。跟他们好好说话,他们肯定装睡、叫不醒。那好吧,不妨换个思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怎么样?
▲ 中国始终是变乱世界的中流砥柱。
一、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更动荡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话挺扎心:“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80年前,大战硝烟方熄;80年后,世界仍不太平,从乌克兰到加沙,炮火每天都给人类良知刻上新的伤疤。
乱世虽艰,总还有人缝缝补补。百年前,中国被列强欺凌,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80年前,中国被日寇蹂躏,国土沦丧,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中国人最懂得,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
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缔造者。我们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唯一在21世纪未卷入任何军事冲突的国家,还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的大国。
2023年,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第一天就给各国代表送上了鲁班锁——六根棕木相衔,环环紧扣。此锁恰如和平:摧折易,弥合难;溃散易,重构难。重建它,需要耐心和巧劲,更需诚意与正心。
▲ 视频:2023年11月,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尝试组装鲁班锁。
中国古人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人对和平的坚持,根植于“和为贵”的千年传承,以及对“天下大同”的不懈追求,这些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历史上,张骞凿空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皆是“礼尚往来”“和衷共济”的和平实践。如果中国真的相信“国强必霸”,郑和舰队带去的就不会是珍宝,而是像西方殖民者那样的枪炮了。
现实中,中国连续35年派“蓝盔”出征,5万多人次奔赴刚果(金)、黎巴嫩、南苏丹等20多个战乱之地,执行25项维和任务,17位勇士献出生命。想想看,如果没有中国的义举,多少停火协议会变成一纸空文?多少冲突地区的水电食物供不上?又有多少救命物资运不进去?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谁能否认,又岂能磨灭?
中国更是地区热点问题的关键“灭火队”和“粘合剂”。如果没有中国,就不会有《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不会有与巴西联合发表的“六点共识”,不会有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起的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
如果没有中国,也不会有沙特与伊朗的“世纪和解”,世人也看不到这对千年宿敌在北京一笑泯恩仇,中东也不会掀起“和解潮”,多对“冤家”不可能相互抛出橄榄枝。
如果没有中国,还不会有巴勒斯坦十多个政治派别的历史性对话与内部和解,不会发表象征团结的《北京宣言》,中东媒体也不会感叹“求和平,哪怕远在中国”。
更重要的是,在处理核大国关系这种“走钢丝”的问题上,中国是最谨慎的稳定器。如果没有中国这根定海神针,小心翼翼维持着战略平衡,人类恐怕早就滑进“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最近表示,“我跟美国人说,中国从未侵略过别国,他们都难以置信,美国人无法想象和平。”
二、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更落后
世界上很多乱子,根子都在于发展跟不上。现在全球还有7亿多人饿肚子,3亿多人等救济。发展慢了,冲突、恐怖主义就要冒头;发展不平衡,民粹主义就会抬头,接着就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把整个世界经济往死胡同里拖。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稳稳地增长,本身就是在给世界发“大红包”。一些人动不动怀念“经济上行期”,殊不知没有中国,世界经济还要更糟糕。这些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其他经济体产出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试想,要是没有中国这个“火车头”在前面使劲拉,世界经济恐怕早就在衰退的泥潭里打滚了。要是没了中国这个超大市场,那些靠卖资源的、靠出口的国家,经济可能早就崩盘了。
▲ 上海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的“黑灯工厂”内景(2024年5月摄)。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这些年关税战、贸易壁垒满天飞。如果没有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稳定器”和“效率源”,全球产供链只会更加支离破碎。少了中国,全球制造业成本会猛涨,交货时间会拖长,不确定性会剧增。最终买单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给共建国家的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果没有雅万高铁,印尼人从雅加达到万隆,得在路上颠簸3个多小时,哪能像现在坐40分钟舒舒服服就到了?如果没有中老铁路,老挝人从万象到昆明还得折腾两三天,怎能像现在几个小时就跨越山海?如果没有中欧班列,中欧之间的货物,走海运得40多天,哪能像现在的“钢铁驼队”十几天就跑到了,成本还只有空运的五分之一?还有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让“东非之角”焕发活力,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把南北国土连成一片……
▲ 秘鲁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2024年11月开港后发展态势良好,将秘鲁至亚洲的海运时间从35天缩短10天以上,预计每年将为秘鲁带来约4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并创造约7000个就业岗位。
这些合作项目,往大了说改变历史,往小了说改变人生,没有中国参与,还有别人能做吗?美国前几年模仿我们搞的“重建美好世界”倡议,最后除了给穷国一些落后装备,最后不都成了泡沫吗?连一贯对中国抱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华尔街日报》都承认,中国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改革优化,使得其提供的贷款对融资国来说更具可持续性。
中国还是全球绿色转型的旗手,不是靠喊口号作秀,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要不是中国壮士断腕,坚定推进“双碳”目标,全球净零排放恐怕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碳中和实现时间将推迟5到10年,气温升高预期还将上调0.2到0.3℃。如果不是中国提供全球80%的光伏组件、70%的风电设备,绿色能源设施价格将上涨60%至80%,清洁能源还是许多国家“想用却用不起”的奢侈品。
▲ 视频:卫星图显示出2012-2024年新疆和田沙漠的巨大变化。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逆势前行,再次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答卷: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和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20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增长,其中同61个伙伴贸易额超500亿元。
近日,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英国柏基投资发布系列报告指出,尽管面临外部挑战,中国正在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政策强调增长导向,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消费转型,平台经济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在绿色制造、人工智能、社交电商等领域已领跑全球。
三、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更不公
大国之大,不在块头拳头,而在胸襟格局。中华民族骨子里有“天下情怀”,中国人也最讲“义”字当先。这些年中国说话算话、主持公道、为弱国发声,世界都看在眼里。
当美国沉迷“毁约退群”,将国际规则踩在脚下,中国始终挺膺担当,扛起大国应有的责任。我们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日益复杂的世界提供稳定锚点。我们坚定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通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平台,不断壮大全球南方的力量与声量。
我们推动成立国际调解院,就是要打破西方那套诉讼仲裁体系的垄断和弊端,提倡“大家商量着办”,建立一种对话代替对抗的争端解决新路子,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规则制定桌上,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话筒。
▲ 中国历史上有个“六尺巷”的典故,说的是邻里双方通过调解,各自退让三尺,不仅成功化解纠纷,还形成了方便大家通行的六尺巷。这个故事体现了“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中国倡议建立国际调解院,契合这一传统智慧。
中美虽是世界上的“两强”,但在内外政策上对比鲜明、高下立判。正是因为中国不认同大国竞争的世界观,不搞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那一套,世界才没有陷入“大象打架、小草遭殃”的困境。
试想,要是中国也学美国天天叫“中国第一”,谁冒头就打压谁,中美恐怕早就在“修昔底德陷阱”里死磕到底了。要是中国也像美国在周边搞“门罗主义”,欺压邻国、吸血掠夺,亚洲又怎能成为发展高地、合作热土?要是中国也学美国玩“经济胁迫”,动不动就加关税、搞脱钩断链,世界经济早就分崩离析,各玩各的了。要是中国也像美国那样拉帮结伙组“小圈子”,搞阵营对抗、排除异己,新冷战的铁幕,怕是早就严严实实落下来了。
▲ 视频:你想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无论是为和平奔走调解的劳心劳力,还是坚持发展给世界创造机遇,或是高擎公平正义的火炬,每一步都不轻松,背后是担当,是智慧,更是坚韧。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只要认准对的事,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历史这杆秤,终会给出最公正的衡量。
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怎么样?大家还有什么例子,留言告诉我哈。
1、吉利汽车称下半年将推出5款新车:冲刺年销300万辆目标,吉利2021会出新车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