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除兴趣,要获得学习的内驱力,剩下的主要就靠同龄人的互相比较
【本文来自《终于决定放弃孩子的学习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迷津是指点不了的,聊聊看法而已。
我父亲是教师,孙子辈有三人是最好的大学毕业的,没错,就是最好的大学。
但也有两人,初中读着读着就不想读,初中毕业证都看怎么能混出来,都已经十七八岁了,都很帅,脑子也灵光,但叛逆、泡手机游戏,心理抑郁……各种耐心哄着、诱导,效果很差,但愿以后能够学点什么技术能混个生活。
外国的教育不谈。至少国内的,学习靠兴趣、靠求知欲,算了吧,至少比例非常非常少!那些学霸和他们家长扯的,往往是作伪。学习再怎么有趣,都比不上游戏等,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必然的能量消耗会带来必然的回避。
学习确实是靠内驱力,如果去除兴趣,内驱力剩下的主要就靠同龄人的互相比较了。
通过对比而获得成就感,这是人一种奇怪的性状。看看网上吧,或者言必称美国,或者言必称印度,无它,就是这种对比心理所致,即使没什么道理,也在不断通过对比强化自己的存在感。
小人儿也是人,自然也如此。他们如果难以获得在同龄人中的比较优势,就很难获得成就感,也就下意识回避学习,从而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更多堕入恶性循环。
最后,或许还有一种方法,即通过外部环境的逼迫,被动或主动投入学习,如艰苦的环境、物质的匮乏其身、棍棒、各种强制等,但效果不确定,副作用非常大,实施难度大。
人生短短几十年,一种体验而已。现代科技加持,获得能量不至于饿死是很容易的,万一小孩学习状况很差,实在无法改变,那也只能接受,看开点,随他们去。
1、印度吓坏了,雅江水电站我只能说这么多了,雅砻江水电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