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为上海这所中学带来了什么,人工智能助推教育

时间:2025-07-28 11:59 作者:尘封的初心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为上海这所中学带来了什么,人工智能助推教育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的“AI+未来学习空间场”的集中展示引来参观者的点赞。连续多年,卢湾高级中学都积极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卢湾高级中学2021届毕业生黄瀚洋对于自己四年前参加大会的情形记忆犹新。“我非常荣幸当年能够作为少数参展的高中生之一,代表‘卢高’介绍我在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的项目成果。”7月21日,黄瀚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他作为学生代表参与了当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当时展示的项目成果《基于Yolo的V2X下的车辆通行模拟系统》与无人驾驶有关,该课题在卢湾高级中学老师和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辅导下共同完成。

作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卢湾高级中学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起步较早,成效卓著,是全国第一所“5G智慧高中”、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校培育校、国家级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重塑教育边界的钥匙。”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和她领衔的团队正以“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书写新时代的育人答卷。


卢湾高级中学“火花学院”打造了一支AI教育实干队伍。本文图均为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 供图

一支跨界团队的破壁之路​

黄瀚洋目前是一名大学生,正专注临床医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学习。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计划报考人工智能专业,但在疫情期间被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打动,最终选择了临床医学作为大学的就读专业。

“当年我试图用AI预防交通事故,现在更关注医疗领域的AI应用。‘卢高’教会我,技术是载体,人文关怀才是内核。”黄瀚洋说,正是在高中母校的培养模式下,才能关注到临床医学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它帮助我找到了一个或许能够充分激发我创新思维的天地。这种跨学科的应用和探索方式,也是母校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


卢高毕业生黄瀚洋(左)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观众展示项目成果。

“学校的课堂,应该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同频共振。”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说。2018年,面临人工智能教育空白,语文教师出身的何莉做了一场“跨界实验”——她组建了一支由39名跨学科教师组成的AI课改先锋队,并创办“火花学院”。

彼时,AI教育尚属新鲜事物。“许多老师连Python是什么还不清楚。”何莉笑言,“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拥抱未来。”于是,她带领团队主动拥抱新技术,积极联动前沿企业、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身AI课程开发、智能化学习生态建设、创新项目孵化与智能评价体系研发。

这支团队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蜕变,他们深度聚焦人工智能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创新,设计了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等多学科的AI融合特色课程。

比如,朱明建老师领衔团队开发的《基于SLAM-AR的化工生产类课程》,让学生戴上VR设备,在虚拟化工厂零距离体验工业化学工艺;张翼老师应用全息影像技术,将复杂分子结构三维可视化,直观演绎生化知识;梁阅老师以5G+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沪遵两地联动党史课堂,重塑党史思政课讲授方式;地理学科高宸、黄译萱老师利用AR增强现实、VR技术,将天体运动、地貌景观等抽象地理知识立体化呈现;体育教师许皓强、于文岚借助北极贝智能体育系统,实时监测学生运动数据,动态调整体能训练与技能指导;英语教师於雯菁引入AI数字人,开展个性化英语阅读与表达课程;物理教师沈计春编写《智能驾驶基于kmon机器人的方案设计》,将虚拟驾驶实验嵌入课程,培养学生实验观察与AI操控技能;孙庆华老师编写AI校本读本,将复杂AI原理转化为“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读物;图书馆馆长叶翼依托“AI知识角”,指导学生整理前沿文献、开展项目攻关,带领团队屡摘赛事金银奖。


学生们和AI工具“机器狗”互动。

让学生拥有驾驭AI的能力和不被AI替代的人文思维

卢湾高级中学高一(2)班的郑思诚同学前不久获得了2025年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成为学校历史上第17位获此殊荣的学子。

郑思诚同学目前担任学校机器人世界足球杯社团的副社长。7月26日,刚从巴西参加了足球机器人比赛载誉归来的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先进的技术,比如制造机器人相关的3D建模技术、编程技术、数据标注及人工智能训练技术等等,这里面有不少是大学才会涉及的学科。”郑思诚对于学校“数智学谷”学习部落的教学方式感触最深,称其“用全新的方法、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学习先进人工智能知识提供了帮助”。

如今,“火花学院”全新升级,打破学科壁垒,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学基因。学院打破了传统班级制与学科单元之间的隔膜,探索“大社区+小部落”协作模式,设立“AI未来社区”“科学与实践社区”“乐活社区”“新视界社区”四大社区,让学生以“创业者”姿态规划学习目标,像科学家一样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孵化AI跨学科创新项目,依托“数智学谷”、“AI知识角”、人工智能峰会等创新实践平台,组织师生围绕智能硬件、数字交互、虚拟仿真、AI社会议题等方向,开展真实问题解决型项目开发。


学生们在虚拟工厂“沉浸式”体验、“交互式”学习。

作为科技总辅导员的张晓骏老师长期指导学生参加AI赛事,不仅在国内外赛场屡屡摘金夺银,还鼓励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张晓骏老师陪我们通宵攻关时说,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能把代码转化为解决方案的人。”郑思诚说。

“火花学院”是卢湾高级中学AI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当下,他们正用实干精神破解教学痛点,在AI课程开发、生态营造、项目孵化、智能评价四大领域持续深耕,构建了基础教育AI融合改革的“卢高样本”。“真正的教育不是复制已知,而是激发未知。”何莉道出了她的教育初心,“既要让学生驾驭AI工具,更要培养不可替代的人文思维。”

Top

1、美国队长算不算抗德神剧?把抗日神剧扯到致敬先烈,有点远了,美国队长可以抗子弹吗

2、毛文龙→袁崇焕→崇祯,都是明末崩坏的悲剧人物,最倒霉的是毛文龙,毛文龙袁崇焕战绩对比

3、腹部器官被压碎,三甲完成珠穆朗玛峰级手术,珠穆朗玛峰尸骨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wxw59.cn/NGZ/detail/crwcdo.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尘封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