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杰:自那之后,越南成了美国人永远的伤心地……,越南荣市属于哪个省
情报工作是如何影响战争进程的?越南战场或许是美国情报史上最教训与伤痛的一个篇章。
二战结束后,冷战格局形成,美国出于对“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恐惧,深度介入越南事务,逐步取代法国成为南越政权的实际支持者。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等情报机构从早期就深度参与,策划政变、搜集情报,试图遏制北越势力。
本文节选自《美国情报简史》,聚焦情报活动在越南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文/荣杰】
中南半岛,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因其位置临近印度和中国,受到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故国际上也称其为“印度支那”。
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自秦始皇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越南中北部都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管辖范围。因唐朝时设立了安南都护府,越南又被称为“安南”。五代十国时期,以京族为主的越南人搞起了独立。此后随着中国王朝的更迭,这个弹丸之地几经易主,但大多时期都以中国附属国的形象出现。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荷兰人、法国人都开始涉足这片土地,在传教士的影响下,基督教开始兴起。在殖民利益的驱使下,法国以报复越南王权因宗教矛盾镇压法国传教士为由,开始出兵蚕食这一地区。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自此,越南沦为法属殖民地,阮氏王朝名存实亡,法国的印度支那联邦总督进驻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并以越南为据点,开始了对老挝和柬埔寨的殖民统治。慢慢地,法国人建立起了自己的行政系统和城镇体系,他们不仅修建了市政厅、法院和学校,就连法国文化也开始在越南的富人阶级中流行起来。此外,民族主义开始滋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一位名叫阮必成的青年逐渐成长起来,他就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总理,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任主席——胡志明。
胡志明资料图
怀着救黎民于倒悬的豪情壮志,1911年6月5日,胡志明离开祖国到海外寻求救国之道。他先后到法国、英国、美国和法属非洲殖民地国家游历,最终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入了法国共产党。1930年2月3日,胡志明(此时化名阮爱国)在中国香港九龙召开会议,成立越南共产党,党的政治纲领提出的革命目标是,打倒法帝国主义和封建集团,使祖国完全独立。1940年,伴随着法国在欧洲的陷落,日本法西斯入侵越南。
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法西斯被逐出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亦宣布退位。9月2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宣布独立,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即“北越”)。但原本应该享受战后和平的越南却命途多舛。
21天后,法国殖民军卷土重来,不仅占领了西贡,还扶持保大帝出任国家元首,在越南南方建立了“越南国”。面对法国人的入侵,怒发冲冠的胡志明号召南方同胞奋起反抗,并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南方解放。在共产主义同盟阵线支援下,越南获得了来自中国和苏联的军事及物资援助并开始了长达近9年的抗法战争。
1954年3月13日下午,北越与法国之间的奠边府战役打响。5月7日,战役以北越胜利告终。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老挝、柬埔寨战争的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得以签署。《日内瓦协议》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方由胡志明领导,南方由保大帝领导,直到1956年统一选举为止。
别人家的事儿为啥还要有外人参与,战争结束了还得让人家分家呢?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美国人的干预,更少不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影子。随着“冷战”的爆发,遏制共产主义的种子在美国朝野上下几乎所有人的脑子里生根发芽。以美国中央情报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界也一直在关注着越南的局势。面对在中苏援助下不断壮大的北越和不断失势的法国殖民力量,一种关于“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的说法自美国情报系统开始蔓延,直到美国最高领导层。
为此,早在北越抗法战争期间,美国就为法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物资援助。越南南北分治后,北越更加被美国视为共产主义威胁。1955年7月17日,美国终于撕毁了《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首相吴廷琰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保大帝,自己当了总统,建立了越南共和国(即所谓“南越”)。
一方面,随着北越与南越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也不断向南越增派驻军。1961年4月底,肯尼迪再次向越南增派军事顾问并派遣了首批美国特种部队,以进一步加强在南越的特种作战行动。5月14日,400名美军特种兵和100名军事顾问踏上了南越的土地。在越南茂密的丛林中,这些美国军人分散在南越军队的营连建制中,一同开展剿灭“越共”的行动。
自1963年下半年起,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攻势急剧加强,美国的隐蔽行动濒临破产。军事形势的恶化促使肯尼迪政府考虑战争升级。12月中旬,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从西贡带回计划草案,经五角大楼“反叛乱”专家维克托·克鲁拉克少将为首的一个部际委员会审议修改后,这个草案最终变成了由U-2侦察机实施情报侦察、空投小队实施渗透破坏、海空力量实施经济封锁打击的“34A”行动。
战争一触即发,有人又给睡意正浓的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送来了枕头。
1964年8月2日,在距离越南陆地数十海里的北部湾海域,平静的海面上吹着海风,与正在燃烧着熊熊战火的陆上战区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驱逐舰正在此片公海海域打着执行“水文地理研究”的幌子干着“34A”行动任务。突然,三艘不明国籍的鱼雷艇突然出现在海平面上,向“马多克斯号”高速驶来,并投放了鱼雷实施攻击。战斗警报迅即响彻了整个“马多克斯号”。在舰长奥吉尔的沉着指挥下,一艘鱼雷艇被击沉,另外两艘鱼雷艇仓皇逃窜……通过打扫战场,美军发现这些鱼雷艇隶属北越海军。两天后,“马多克斯号”和另一艘驱逐舰“特纳·乔伊号”再次报告称,它们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了北越鱼雷艇的攻击,在猛烈的火力攻击下,对手被击退……
美国指责越南袭击特纳·乔伊号和马多克斯号驱逐舰。资料图
以上就是当时美国海军所官宣的“北部湾事件”。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信号情报也印证了这一事件——8月4日北越方面的无线电通信称:“我们损失了两艘船。”这样一来,正愁没有升级战争规模借口的约翰逊立刻公开发表电视演说,下令对北越政权采取报复性打击。
这事儿看着挺正常的,但却漏洞百出。为什么实力弱小的北越海军非要在公海上公然袭击强悍的美国海军呢?跟你想的一样,这事儿背后确实有阴谋。按照当时在该海域执行空中任务的美军飞行员詹姆斯·斯托克戴尔事后回忆说,8月4日当晚,越南舰艇根本没有出现,美军军舰就是对着漆黑的海域一顿乱扫,而2日发生的冲突也是因为美军舰进入了越南的领海。
起伏的山峦被茂密的雨林遮得密不透风,印着五花八门图案的各型美军军机倾泻而下的炸弹,不知从哪里冒出的漫山遍野的越南人四处伏击着美军地面部队……这是大多数人脑海中越南战场的画面。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美军的空中轰炸。“北部湾事件”后,美军便开始了针对北越长达三年的轰炸,代号“滚雷”行动。
1、约旦、叙利亚、美国就叙局势举行三方会谈,约旦和叙利亚是什么关系
2、超级福利,即将派发!7月22日开始,上新湖南客户端,领千万美团消费券,美团 湖北省消费券
3、超级福利,即将派发!7月22日开始,上新湖南客户端,领千万美团消费券,美团 湖北省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