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16:51 作者:桔子面条
京东“炒菜”,能逆袭吗?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王璐
编辑 | 魏佳
外卖行业从不缺新鲜事,特别是这个7月,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平台动作频频,战火升级。
先是阿里、美团通过大额外卖红包券抢夺“疯狂星期六”订单,紧跟其后的京东通过“双百计划”加速参战,最终三家合力让“免费奶茶”“外卖大战”冲上热搜。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要求三家平台纠正激进促销行为。
线上“撒钱”竞争稍微缓和,京东又瞄准线下出招。近日,其自营品牌“七鲜小厨”的首家门店在北京东城区正式开业,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
“七鲜小厨”主打“现炒+透明厨房”,试图破解消费者对于外卖“预制菜泛滥”“食品安全隐忧”的担忧。补贴后的菜品价格集中在10元-20元区间,低于正餐普遍的30元以上,因此在开业前几天,门店挤满了取餐骑手和自提顾客。
从业者的反应更为复杂,一些商家对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计划”、“全链路供应链管控”处于观望态度。
部分从业者认为,若京东能验证“供应链驱动”模型的可行性,或将倒逼整个行业从“流量补贴”转向“供应链改造”,但也有部分人认为七鲜小厨运营模式过重,很难做到规模化复制,“菜品合伙人”计划未必能真正调动商家的积极性。
还在起步阶段的“七鲜小厨”,能让京东外卖弯道超车吗?
开业首周爆单,出餐速度面临挑战
京东APP上显示,近6天时间,七鲜小厨已售单量超5000,销量较高的菜品包括小炒牛肉盖饭、辣椒炒肉盖饭、酸菜牛肉盖饭等家常菜,补贴前价格为30元左右,补贴后为15元左右。除了炒菜之外,还有烤串、炒米粉、意面、蛋挞等品类。
7月22日正式营业第一天,「定焦One」实地探访了位于东城区长保大厦一层的京东七鲜小厨首家门店。该大厦附近有紫光园、味多美、南城香等大众熟知的平价连锁品牌门店,同时邻近住宅小区和写字楼,具备较为成熟的日常消费场景。
该门店整体布局简洁,有着醒目的“京东集团旗下”字样,强调“新鲜现炒”。
门店设有两个并排的透明操作间,其中一间为现炒厨房,三位厨师正忙着出餐;另一间虽已配备厨具设备,但尚未启用。
另一个操作间尚未启用 摄影 / 定焦One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门店目前仅支持外卖与自提服务,不设堂食。
取餐区约十几平米,设有两个出入口:一侧为外卖员取餐区,另一侧为自提区。取餐架上配有0至9号灯箱,骑手或顾客可根据订单尾号在对应灯箱处取餐,以提升效率。
不过,从现场情况来看,店里对于突然涌入的订单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中午12点左右正值高峰时段,取餐区挤满了等待的骑手,一名骑手在电话中向顾客解释“餐还没出来”。现场工作人员也提醒,中午订单量较大,可能出现出餐延误,建议用户错峰下单。
店内仅支持外卖与自提 摄影 / 定焦One
高峰期众多骑手等候取餐 摄影 / 定焦One
有自提用户表示,自己是看到新闻后特意前来体验,透明厨房和京东的品牌背书让她愿意尝试,但她也提到,高峰时段出餐速度慢,“可能还需要提升运营能力”。
京东七鲜小厨的“卡餐”,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订单量激增。七鲜小厨业务负责人曾对媒体介绍,正式营业的第一天便已经爆单。有媒体统计当天售出超800份餐食,第二天突破1000单。
二是现炒模式本身耗时长。「定焦One」第一次探访时,在其整个透明操作间内并没有看到提前备好的大锅菜或批量备餐。而大部分出餐量大的餐厅,都会在当天提前准备一些做好的菜品。
7月27日,「定焦One」再次探访时注意到,操作间的工作人员增加到五名,部分食材已提前分装,有专人负责配菜,还有专人操作自动炒菜机,一台机器可以同时炒四份菜品。但现场仍有顾客表示,前一天点的外卖配送超时,而且菜品偏油、烤串偏硬,她推测是机器操作难以根据顾客口味做出个性化调整,“不过这个价位,还可以接受”。
“卡餐”也急坏了外卖员。据了解,如果由于商家出餐慢,骑手可以在到店等待5分钟及以上时上报平台,选择转单或者获取补时卡,但这种上报出餐异常的情况有次数限制。
此刻,七鲜小厨还在起步中,“现炒”与“卡餐超时”的平衡须尽快解决。
有从业者指出,目前大多数消费者是冲着尝鲜而去,还愿意超时等餐,如果这一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初期的热度恐怕不会持续太久。
100万保底,和观望中的商家
作为今年入场外卖的新手,面对美团、饿了么两大深耕十余年的老兵,京东在配送网络、商家生态和用户心智上都不占优势。外界一直关注,它会如何破局。
6月17日,刘强东首次放出风声,京东外卖将在一个多月后推出与美团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希望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食品。
如今的“七鲜小厨”,正是他口中的“新模式”。就在七鲜小厨正式营业当天,京东宣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具体来说包含三点:
首先是高回报,京东要投入10亿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只要菜品被选中,每道菜便可获得100万的保底分成,且销量越高分成越多,上不封顶。
其次是低门槛,无论是品牌餐厅,还是个体厨师,均可参与。
最后是合营模式,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合作研发,剩下的现炒制作、品控等工序全部由京东七鲜小厨完成。七鲜小厨的目标是三年内在全国开出1万家门店,门店越多,合伙人分成越高。
在发布该计划时,京东宣布已有首批候选合伙人名单,包含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大型连锁餐饮品牌。随后官方透露,开启招募不到2天,七鲜小厨已收到超20000份报名。
看上去这像是“0成本换百万收益”的好机会,但多位餐饮从业者仍持观望态度。
北京某中小连锁餐饮品牌的外卖主管阿成告诉「定焦One」,他们没有参与本次京东的菜品合伙人计划,最主要的顾虑在于“买配方”的模式。
在阿成看来,七鲜小厨目前已经上线了包含辣椒炒肉、新疆炒米粉等在内的二十多道菜品,覆盖特色小炒、盖饭拌饭、意面小吃等类型,留给新合伙人的菜品类型本就不多。而公布的首批候选合伙人名单中,多为连锁大品牌,“在同一菜系上,我们很难竞争过大型商家。”
图源 / pexels
寿司目前没有出现在七鲜小厨菜单中,京东也尚未公布该品类的合作品牌,但“米兜寿司·鳗鱼饭”的老板同样没有报名。
他告诉「定焦One」,七鲜小厨的目标是将门店推广到全国,中小商家的菜品虽然有特色,但更多是服务某一类固定人群,做不到标准化和规模化。
米兜寿司·鳗鱼饭已经在浙江舟山开了十多年,“菜品配方是结合顾客反馈,长时间总结改进的结果,不会轻易让出来。”他表示。
“而且即使配方被采纳,其他厨师也未必能复刻出相同味道。”他表示,许多特色菜的精髓并不只在配料,而在于“老板自己”,可能是用了多年的一口旧锅,可能是养成肌肉记忆的每一次颠勺,也可能是调味的每一勺味精,这些是很难用标准流程复刻出来的。
信任问题是另一层担忧。
坚果创投创始人、诸葛开店创始人展豪对「定焦One」表示,不论是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还是中小型商家,都不会轻易把菜品秘方交给第三方,尤其是王牌菜品,相当于把自身积累多年的品牌优势拱手让人。
“菜品一旦被采纳,后续商家升级配方后,是不是也需要告知平台一起调整?里面牵扯的问题太复杂。”展豪说。
另一个争议点在于,七鲜小厨是否会“抢走”合伙商家的生意。
对此,七鲜小厨业务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七鲜小厨并非抢夺餐厅生意,而是与优秀餐饮商家联手,从“幽灵外卖”手中夺回市场。在选址时,也会考虑合伙人老店的布局,目的是帮助合伙人做增量市场,而非抢夺老店的存量生意。
但业内人士指出,门店选址需综合考虑客流密度、配送效率、竞争环境等多重因素,很难单纯以“规范市场”为导向。一旦七鲜小厨快速扩张,原有合作商户的客源被分流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比之下,一些拥有独家配方且没有开店的个人厨师可能会受益,七鲜小厨的保底分成模式比传统平台的高额抽成更友好,降低了经营风险,供应链支持还能帮他们解决食材采购、配送等难题,吸引力更强。
但多位从业者直言,这类人群体量太小,很难支撑一个长期稳定的商业模式。他们判断,不排除京东前期会出于宣传目的,先与几家标杆品牌达成合作,用来建立示范效应。但阿成觉得最后很有可能吸引的是一批网红菜品,具备高颜值和话题性,但在配方上没有太高门槛。
京东VS美团,谁能干好“线下外卖”?
自从今年宣布入局外卖后,京东没少下血本。
这次的七鲜小厨“菜品合伙人”计划,被认为是京东外卖的战略首次延伸至线下场景,颠覆性比之前的种种举措更强。
有从业者认为,京东是想在自身外卖市场份额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从供应链端出发,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
不过,这一打法很快被拿来和美团的“浣熊食堂”进行比较。
2024年底,美团推出了明厨亮灶的品质餐饮品牌——“浣熊食堂”,也是为了打击幽灵外卖,同样采用平台与商家合作模式。
不同的是,浣熊食堂的定位是集合式外卖场地,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团自己租了一家大店,然后将其划分成很多档口租给商家,商家“拎包入驻”,借助平台提供的服务降低自身经营成本,但经营权仍归商户自身。
七鲜小厨则是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如果消费者点了一份辣椒炒肉盖饭,其米面粮油、调味品,都是由京东供应;辣椒和肉,由工厂端进行洗切和集中生产,再通过密封包装和冷链运到七鲜小厨门店中;最后再交由七鲜小厨进行现炒,并配备24小时直播监控,整个流程由京东管理。
图源 / pexels
简言之,七鲜小厨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制作,再到末端配送,都由京东主导。京东还表示,后续七鲜小厨可能会作为商家,反向入驻其他平台。
不难发现,相比浣熊食堂,七鲜小厨属于重资产模式。在展豪看来,这一模式有利有弊。
优势在于,京东可以把成本控制到极致。有从业者估计,一般中式正餐的毛利率在50%左右,供应链全靠自营的七鲜小厨,一单的毛利率可能会更高。
与此同时,京东还能对菜品品质进行全链路管控,实现标准化与可追溯性。相比之下,浣熊食堂更像是半自营,品控更多依赖商户自身执行力。
但劣势在于,重资产模式的七鲜小厨,扩张成本更高。
京东的目标是3年内开设1万家七鲜小厨,作为对比,浣熊食堂的目标仅为3年1200家。展豪结合选址、建店、人力、运营等综合因素粗略计算,“一个七鲜小厨的单店成本,可能抵得上3-5个浣熊食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浣熊食堂半年来在北京、杭州共开出10家门店,累计100多个品牌餐饮加入。在展豪看来,这一扩张速度已不算慢,在供应链管理、区域适配性及单店盈利模型尚未完全验证的情况下,京东想要突破这一速度难度不低。
与此同时,美团在低价品质外卖上还有一张牌——拼好饭,并在近期启动了“万家品牌”计划,为全国1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服务和品牌扶持等。这又将进一步抢占商家资源。
平台间的外卖大战还在继续,谁输谁赢尚不明晰,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线上补贴,还是线下创新,消费者正享受着更便宜、质量更可控的外卖体验。至于商家该如何选择、是否真正获益,就不好说了。
*题图来源于京东黑板报微信。
3、中国企业出海,难解核心困局:产能与消费的两面镜子,中国企业出海为什么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