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4 12:22 作者:杨儒鸿
净利润飙升300%,度小满距离金融科技公司越来越远?
输了口碑,长期而言,度小满或将滑向被市场淘汰的深渊。
作者/无字
出品/新摘财经
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BAT”三巨头之一,百度早已风光不再,近期市值甚至被腾讯音乐反超。这主要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布局的诸多业务纷纷折戟,缺少支付、社交等基建类产品。
图源:度小满
不过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并非毫无建树。比如,由百度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拆分而来的度小满,就连续多年登陆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可以说,在百度十数年如一日地推动下,度小满已然成为中国赫赫有名的金融科技企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较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微众银行等背靠阿里、京东、腾讯,在支付、电商、社交等领域拥有核心战略支点的金融科技企业,度小满缺乏流量入口和支付生态,难以构建平台与客户双赢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
正因此,度小满不得不依赖大手笔营销策略吸引用户,再通过“暴力催收”手段稳住业绩,口碑日益恶化。随着监管趋严,如果不能尽快构筑良性业务模式,度小满或许也难逃折戟的宿命。
一、银行业哀鸿遍野,度小满独善其身
众所周知,2025年以来,因经济环境不佳,银行业普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Q1,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1%,环比上涨0.01个百分点;银行业净息差为1.43%,环比下跌0.09个百分点。
横向对比不难发现,银行的净息差已低于不良贷款率。这意味着,银行的净息差可能难以覆盖信用、运营、资本等成本。
图源:度小满募集说明书
然而颇为反常的是,银行业哀鸿遍野的背景下,度小满却独善其身。《2025年度第一期满航资产支持票据定向募集说明书》显示,2024年,度小满消费贷不良率仅为1.09%、经营贷不良率仅为0.89%;净资产收益率11.08%,创历史新高。
由于经营质量较高,度小满的业绩颇为亮眼。官方资料显示,2022年-2024年,度小满营收分别为28.98亿元、18.10亿元、22.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9%、-37.54%、24.70%;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2.12亿元、8.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07%、-70.89%、306.10%。
针对为何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度小满在募集说明书中表示,“主要系当年产生较多投资收益和技术服务收入,拨备计提减少,且业务及管理费变动不大所致。”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传统银行,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凭借强大的数字化能力高效获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
然而,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微众银行等企业有“靠山”不同,背靠百度的度小满并没有核心业务支点。在此背景下,度小满可以斩获亮眼的业绩,或许是因为其采取了“非常规”的经营手段。
二、大手笔宣发后,度小满靠“暴力催收”创收
由于缺少流量入口以及配套的支付场景,为了吸引用户在自家平台借款,度小满祭出了大手笔宣发策略。
图源:度小满
App Growing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3月-9月,度小满互联网广告投放金额约为1.6亿元,日均广告费约75万元。得益于此,度小满赞助了《盒子里的猫2》、《哈哈哈哈哈第五季》、《长安的荔枝》等热门综艺及影视剧内容。
图源:艺恩内容智库
铺天盖地的宣发,使得度小满可以不断刷屏,抢夺用户的注意力。艺恩内容智库数据显示,2025年Q1,度小满露出总时长达38977秒,位列互联网品牌第三,互联网金融第一。
不过由于并非通过数字化能力,针对性地吸引高质量客群借贷,度小满很难避免不良率飙升。为了追回出借资金与利息,度小满祭出了极具压迫性的“暴力催收”手段。
2023年末,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刘乐妍在社交媒体平台宣称,“最近有个叫度小满的讨债公司,一直打电话骚扰我,从早到晚一直打,我真得受到很大的困扰。”
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周某将刘乐妍列为了紧急联系人,然而刘乐妍与周某毫无关系。为了避免继续被无故骚扰,刘乐妍多次向度小满解释,后者依旧我行我素。直到刘乐妍将骚扰事件曝光,为了平息众怒,度小满才偃旗息鼓。
图源:刘乐妍微博
事后,刘乐妍不无担忧地表示,“幸好我在网上有两三百万粉丝,把度小满骚扰的视频发到抖音、西瓜,一直发跟它死磕到底,度小满才放过我。但凡是一个没有粉丝的普通人,你说他怎么办?怎么摆脱这种骚扰?”
图源:黑猫投诉
事实上,刘乐妍的遭遇并非孤例。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包含“度小满”关键词的投诉量超3.1万,针对度小满“暴力催收”的指控层出不穷。
一账户名为“洞察喵”的网友投诉称,“由于失业逾期还款,度小满对我及家人进行了催收、骚扰,对我的紧急联系人进行恐吓,严重影响我生活及身边朋友。希望度小满停止暴力催收。”
由此来看,尽管短期内,度小满通过大手笔营销策略叠加“暴力催收”手段博取了亮眼的业绩,但由于业绩增长建立在“压榨”用户的基础上,度小满的未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SAN监管趋严,度小满估值腰斩
由于以度小满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不断触碰底线,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大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
2025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等文件相继落地,对金融科技企业的资金来源、利率设定、催收管理等均提出严苛要求。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
在此背景下,屡屡触碰红线的度小满自然难逃制裁。2024年9月,因未备案支付服务协议、实名制审核不严、违规为金融企业开立支付账户等六项违规,度小满被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罚款121万元。
事实上,由于监管愈发严苛,不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被罚款,更有海量企业折戟沉沙。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小贷公司仅剩5081家,十年间减少超3800家,贷款余额缩水超2000亿元。
数千家小额贷款公司倒下,也给度小满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依靠大手笔营销叠加“暴力催收”手段攫取收益,度小满将面临监管铁拳的“重锤”。然而,由于缺少业务支点,如果不通过宣发引流以及暴力手段催收,度小满的业绩又缺乏保障。
两难之下,尽管业绩稳步攀升,但度小满的估值却断崖式下滑。胡润研究院披露的《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度小满估值仅为110亿元,排在第759位。对比而言,2019年时,度小满估值200亿元,排名第84位。短短五年时间,度小满估值近乎“腰斩”。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企业的立根之本在于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合金融场景,通过技术创新重塑金融服务业态。
然而,度小满的业务模式却背离了金融科技的初衷,仅仅专注于通过简单粗暴的营销叠加“暴力催收”,肆无忌惮地攫取用户的“存量价值”。
由于输了口碑,长期而言,度小满或将滑向被市场淘汰的深渊。
1、品尝美食、欣赏歌舞、号脉开方……新疆夏日夜经济 多彩体验与新活力
2、Nature重磅:AI又一突破!穿越千年,填补人类缺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