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关键行业,中国电子云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是什么
7月26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电子云主办的“中国电子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中国电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桂荣,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张成金,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等出席活动。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用等领域代表,围绕数智产业发展、AI创新应用等议题深入交流,共探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张成金在致辞时指出,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市正抢抓战略机遇,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构建了全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2025年底智算供给能力将超10万P;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个基础模型+N个垂域模型”的发展路线;并在全市形成“一东一西、一软一硬”差异化发展布局。下一步,上海将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供给体系、加大重点垂直领域应用、创新应用生态构建等举措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最后,他表示希望中国电子云等各类创新主体,继续发挥“自主可控”优势,为助力上海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贡献更多力量!
郑纬民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都面临着挑战。在此挑战与机遇并存节点,他认为核心要聚焦两件事,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的可用性和好用性。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能够让更多人能用上AI、用得起AI,如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的方式,让AI变得触手可及。在国产智算操作系统提升方面,郑纬民认为不仅要构建类CUDA系统,打破对国外生态的依赖,同时也要做好并行系统、编程框架等10个关键软件,让国产硬件的算力充分释放。最后,郑纬民表示企业拥抱AI有章可循:找准核心问题、用好高质量数据、微调基础大模型即可见效。
魏凯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而数据作为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产业发展态势备受关注。高质量数据集是用于训练、验证和优化大模型,覆盖多行业公域和私域数据,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的“三高”特征。然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也面临着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技术底座薄弱三大难题。对此,我国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面有着强有力的政策驱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注重“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政策协同布局,在破局路径上,新一代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也为突破“数据墙”提供了解决思路。
在签约仪式环节,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共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仪式;并分别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东航数科、南航数科、中国五环、中智股份、侨银股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以数赋智 解锁数据驱动AI千行密码
孟令杰介绍了我国遥感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及AI协同建设成果。他表示,在国家航天局和国家数据局大力指导下,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正联合中国电子云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遥感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统筹在轨民商卫星资源,打造民商体系化遥感观测服务能力,持续数据供给。在数据治理方面,该数据空间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形成了基于航天行业管理与商业共赢的高质量数据标准规则,支撑遥感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并通过AI协同破解“样本孤岛”,统筹样本库与算力,赋能智慧城市管理、农业估产等多元场景,推动遥感数据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生态繁荣。
高志东分享了东航AI+实践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成果。他表示,数据是基础,更是东航AI演进的助推器。东航经历了从AI 1.0向AI 2.0的演进,从训练小模型聚焦单一任务演变为基于大模型赋能多个任务,着力建设大模型技术底座、高质量数据集等。具体在高质量数据集方面,东航正在着力构建安全、营销、服务、运行、机务、管控等多领域数据集,并支撑了众多高价值场景落地。高志东也坦言,在此过程中东航也遇到了跨主体数据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标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难等挑战。未来,东航将联合各方共建标准、共研技术、共克难点,助力民航业智能化发展。
智涌千行 AI创新应用重塑产业未来
尹琳在分享时表示,中国五环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下属企业,其拥有60余年行业经验与全球领先的尿素专利技术,目前正全力打造“数智五环”。当前,中国五环正以“1-4-6-4”框架推进数字化转型,自2022年起有序开展战略规划、平台建设、数据治理等工作,构建坚实数据底座。在此基础上,完成DeepSeek等大模型部署,在应用方面,中国五环正与中国电子云深度合作,共建多模态数据治理、模型开发与应用开发三大AI底座,联合攻关相关课题,打造“五环智脑”,助力中国五环从传统工程公司向“技术+工程”复合型央企转型,树立化工工程行业数智化标杆典范。
唐丽君分享了北电云作为北京市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多层级架构,深度赋能AI应用创新,在算力调度层面,北方算网依托与中国电子云的深度合作,共同搭建北京市算力运行服务平台,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互通、统一调配和高效使用。北电云衔接AI应用层与用户;AI应用层集成多类型模型,覆盖多元场景;模型服务层为应用提供模型支撑;一站式AI开发平台助力开发者加速,整体构建完整服务闭环。目前,通过该模式,北电云服务了某钢铁集团研发机构开展了工业大模型推理训练;服务某市构建了城市级算力券发放平台,助力区域数字产业加速升级。
联合倡议 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最后,中国电子云联合北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中国长城、飞腾信息、海光信息、清程极智、趋境科技等共同发起《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落地倡议》。
倡议围绕:统筹技术研判,构建创新指引体系;优化国产算力生态,筑牢自主可控根基;推进行业侧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进行业创新应用建设;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构建人才培养矩阵五个方面提出,共同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论坛是中国电子云深耕人工智能领域、践行“赋能千行百业数智转型”使命的重要实践。未来,中国电子云将持续发挥技术、生态优势,以AI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贡献力量,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1、从香梨小镇看新疆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景,新疆香梨小镇文化旅游置业有限公司在建项目
2、镇委书记谈“百千万工程”:“我们最终目的就是让百姓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