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1 23:12 作者:道尊小佛爷
“妖股”上纬新材半月涨10倍,谁在推动资本狂欢?
当心被割韭菜!
作者 | 钟广莲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半个月上涨10倍的A股造富神话在上纬新材(688585.SH)身上上演。
在连续11板之后,上纬新材自7月31日停牌核查,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停牌前,公司股价定格在92.07元/股,总市值371亿元,16个交易日上涨了1083.42%。
上纬新材股价暴涨和核心驱动因素为,7月8日,上纬新材披露,具身智能企业智元机器人计划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以协议转让与要约收购相结合的方式,谋求公司控制权。
此后,上纬新材开启了“连板”之路。
外界猜测,智元机器人此举意为借壳上市,但是收购双方皆否认了这一点。上纬新材多次发布公告称,收购方不存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纬新材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不存在关于上纬新材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智元机器人创始人邓泰华曾公开表示“优先推进IPO”,也曾有媒体报道“智元机器人在拟收购上纬新材的同时,公司赴港上市目标不变。”
但7月10日,智元机器人回应消息不属实,公司暂无明确赴港IPO计划。由此,再度引发市场对于核心资产注入上纬新材的联想,引发暴涨。依据目前信息披露内容及交易规则,上纬新材想借此成为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起码还有一年的长路要走,而股价或已提前反应,投资者需要警惕风险,研究公司基本面,切不可盲目为预期埋单,以免追高利益受损。
图源:罐头图库
“华为系”精英创办的独角兽
这场股价狂欢的起点是7月8日晚的一则公告。上纬新材披露,智元机器人运营主体及其核心团队将共同出资设立持股平台,拟收购上市公司63.62%的股份。此次股权交易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将成为上纬新材的控股股东。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致力以“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为具身机器人领域头部公司,目前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售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创始团队也群英荟萃,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人称“稚晖君”的彭志辉。
彭志辉199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2020年,彭志辉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年薪201万元,加入华为团队,从事昇腾AI芯片和AI算法相关研究工作。
后来,曾任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原总裁的邓泰华邀约同在华为工作的稚晖君共同创办了智元机器人。
图源:罐头图库
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公司发展迅速,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智元机器人已进行过10轮融资,估值已达到150亿元,超过在春晚舞台上因”机器人跳舞“爆火的宇树科技,背后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正大集团、京东科技、腾讯投资、TCL创投、高瓴资本、比亚迪、经纬创投、BV百度风投等众多知名公司和投资机构。
据“凤凰网科技”等媒体报道,相比于稚晖君,与智元有过接触的行业人士表示,他们更看重的人物是邓泰华,这位曾在华为计算产品线任职的资深管理者,主导过鲲鹏、昇腾AI生态的构建。2025年3月,邓泰华正式出任智元董事长兼CEO。
不仅如此,智元COO邱恒,是前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合伙人兼营销副总裁姜青松是前华为P&S解决方案产品管理部部长。可以说,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华为系”铁军。
智元机器人“借壳”存疑
在被智元机器人“选中”之前,上纬新材不过是科创板一家平平无奇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等领域,公司于2020年9月在科创板敲钟上市。
上市5年里,上纬新材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股价常年在5至10元。在本次要约收购披露之前,上纬新材的股价也不过在7元上下,相关机构研报也少得可怜。
需要注意的是,在智元机器人出手之前,上纬新材的股权结构呈现“母公司一家独大+无实控自然人”的结构:2024年年报显示,上纬新材前十名股东中,仅萨摩亚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就接近80%(SWANCOR萨摩亚64.02%,Strategic萨摩亚15.19%),第三大股东金凤控股持股比例5.39%,三大股东之外流通盘仅剩15%左右,对应其约4亿的总股本,合计仅约6200万股。
上纬新材的间接股东为上纬投控,是一家中国台湾上市公司。上纬投控第一大股东为蔡朝阳,仅持股13.8%。也就是说,任意单一股东无法对上纬投控股东会或董事会形成控制,股权结构分散,由于上纬投控无实际控制人,进而导致上纬新材无实际控制人。
对外部资本来说,这种结构既方便一次性出让控制权,又避免了自然人股东的锁定和减持限制。
上纬新材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来源:2024年年报
对于收购上纬新材的原因,智元机器人表示“看好上纬新材发展前景”,称上纬新材的可回收热固树脂能使机器人整机重量降低30%,续航提升15%,风电叶片材料可直接应用在机器人关节等等。现实情况是,当前智元机器人量产的产品仍以传统材料为主。
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上纬新材“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无实控人+小市值流通盘”的组合,为智元机器人提供了一条方便的上市之路。
图源:罐头图库
近期上纬新材的行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预期:智元机器人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借此进入科技赛道,成为A股“智能具身第一股”。需要注意的是,注入资产规模超过上纬新材原有指标(如资产/营收/净利润占比超过100%),可能触发《重组办法》借壳上市审核,需证监会批准。
此前,智元机器人方面回应媒体称,“本次行动仅为收购控股权,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办法》所定义的借壳上市。”原因之一是,仅成立两年半的智元机器人目前还不符合科创板借壳上市的条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智元机器人在招聘平台上发布,“证券事务主管”岗位,要求候选人具备3年以上IPO实操经验,完整参与至少1个境内外上市项目,职责包括协调中介机构、推进上市时间表及执行方案等;同日发布的“法务总监”岗位亦要求为资本市场项目提供法律支持。然而,发布岗位后不久,相关招聘信息突然下架。智元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上述岗位为“储备岗位”。
对于要赴港上市的传言,智元机器人回复媒体称,消息不属实,公司暂无明确赴港IPO计划。
可以肯定的是,若智元机器人独立IPO,那么,其核心资产必然不会再注入上纬新材,届时,市场预期落空,股价势必回落。如若采用“借壳”方式,可以预期起码是一年之后。且眺远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认为,智元机器人与上纬新材在业务协同性上存在一定挑战。上纬新材主营材料领域,属于传统制造业,而智元机器人则聚焦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两者在产业链、技术路径和市场应用上差异较大。要实现协同,关键在于如何将机器人技术与材料制造场景深度融合,比如在自动化生产、智能检测、物流搬运等环节引入机器人解决方案。否则,收购可能仅停留在资本运作层面,难以形成真正的业务合力。
目前股价已经暴涨10倍,7月9日,上纬新材收获第一个涨停,收报于9.34元/股。截至7月30日收盘,上纬新材收报92.07元/股。大智慧VIP数据显示,上纬新材股价涨幅高达1083.42%,振幅达到1152.44%,其间换手率达到50.54%。投资者需要警惕冲高回落风险。
游资炒作,警惕风险
自智元机器人要约收购上纬新材股权以获得公司控制权以来,7月9日至7月30日,16个交易日就让上纬新材成为A股年内首只10倍股。截至7月30日收盘,上纬新材动态市盈率达到411倍,严重偏离基本面。
随后,上纬新材密集发布多则股价异常波动公告,提示相关风险。7月9日至2025年7月30日期间,上纬新材股票交易7次触及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公司已累计发布9次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提示股票交易风险,7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已对公司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9日至7月30日16个交易日内,上纬新材累计14次登上龙虎榜。其中,前五席总计买入120.7亿元,总计卖出120.7亿元,买卖总规模相当。在龙虎榜前五席中,多个知名游资涌现。
野马财经梳理发现,7月9日至7月16日,龙虎榜前五席单个净买入最高为933.3万元,7月17日开始,龙虎榜前五席净买入额度飙升,最高为7月23日甬兴证券安徽分公司净买入1.256亿元,此后净买入额逐渐回落。
7月24日晚间,上纬新材突然发布了一则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内容是豁免多名董监高股份限售承诺,即解除这些人员“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每年转让不得超过25%”的限制。有投行人士表示,该豁免目的并非方便减持,而是为完成部分要约收购所需,是交易中必要的一环。
有分析人士提醒称,在疯狂炒作的背后,可能伴随着巨大的估值陷阱与市场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投资,根据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冷静思考,警惕风险,避免盲目跟风造成损失。
图源:罐头图库
上纬新材并非A股首个因概念炒作诞生的“十倍股”。2024年,人形机器人概念股长盛轴承就曾上演类似神话。长盛轴承在成为十倍股后高位震荡,中报披露机器人业务“收入不足营收1%”后,股价深度回调,主因是业绩不及预期与概念炒作退潮。不少历史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短期暴涨股最终都回归基本面。
随着7月31日停牌核查启动,这只“十倍股”的资本狂欢被迫中断。当监管目光聚焦,信息迷雾将被刺破,“妖股”的诞生是否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答案或将决定数百亿市值的最终归宿。
你怎么看上纬新材的资本狂欢?你看好其后续发展吗?评论区聊聊吧。
1、太强了!陈芋汐世锦赛女子10米台夺冠,世锦赛第四次该项目夺冠,陈芋汐世界杯